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2014 台北班,新竹班,彰化班,屏東班,高雄班《攝影藝術解讀與創作-基礎工作坊》初級課程




好像滾雪球,遍地開課囉~



這是結合歷史、理論、創作的課程,討論攝影藝術的基礎概念。
如何解讀攝影? 如何更有創意?
本課程簡介 攝影藝術的功能、語言、形式、類型、特質、視覺心理、造型結構、當代簡介。
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獨立思考能力。幫助學生從基本的視覺思考與造型能力,瞭解視覺形式與觀念的文化意義。

課程大綱: 初級班-攝影藝術概論/視覺思考
1-2. 創造力、實驗精神、美感經驗
3-4. 藝術概論、藝術轉化
5-6. 藝術的目的與功能、多元智能
7-8. 創作心理
 




台北班《基礎-1》
《攝影藝術解讀與創作-基礎工作坊》初級班 
每週上課,日期未定。
台北今年這課程已開過兩次囉~



新竹班: 《基礎-1》
《攝影藝術解讀與創作-基礎工作坊》初級班
隔週 上課,星期四晚上。日期未定。


彰化班 也要開課囉~《基礎-1》
《攝影藝術解讀與創作-基礎工作坊》初級班
隔週 上課,星期四晚上。日期未定。



屏東班 《基礎-1》,開課囉~ 歡迎報名~
隔週 上課,預定日期: 11/15, 11/29, 12/13, 12/27, 1/10。
星期六 (10am-1pm)



高雄班 《基礎-1》,開課囉~ 歡迎報名~
《攝影藝術解讀與創作-基礎工作坊》初級班
隔週 上課,預定日期: 12/27, 1/10, 1/24,
2/7.....
星期六 (6:15pm-9:30pm)。

高雄今年這課程已開過兩次囉~






請參考:
 
台北班,新竹班,彰化班,高雄班,屏東班《攝影藝術解讀與創作-基礎工作坊》初級課程,高雄暫定12/27開始上課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15405841901212/?ref_newsfeed_story_type=regular



http://yiyaah.blogspot.tw/2013/02/free-your-mind_1.html











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Aitor Lara 獲得 2014 西班牙 OjodePez「人的價值獎」攝影獎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photography and visual arts.
攝影和視覺藝術的國際藝術節

de Human Values ​​Award​​人的價值獎」2014

"Child Poverty in Spain" series.  兒童貧困在西班牙”系列

 

 

 

西班牙攝影師 Aitor Lara 獲得了2014年西班牙OjodePez 「人的價值」 - 關於 西班牙貧困兒童 系列

 

Aitor Lara 拍攝了 塞維利亞 和馬德里 各社區 的照片,記錄 兒童貧困在西班牙的情況。這系列作品,由 NGO 非政府組織救助兒童會幫助產生。這個獎項,包括2000歐元,以及巡迴展覽,和OjodePez 於秋天發行的作品集。







A girl in a bathroom of a prefabricated house in the shantytown of El Vacie in Seville .
活動房屋浴室的女孩。







獲獎的原因,評委會 強調  適當性,一致性,和無定型的方法,而贏得系列。








A boy draws at the Save the Children’s Puente de Vallecas Child Care Center in Madrid.







評委會  認為,從他作品可認識到,紀實攝影突顯的 道德,正義和努力的價值





















A boy stands outside the front door of his house one of the prefabricated houses in the shantytown of El Vacie in Seville.  一個男孩站在他家 活動房屋 的外面
















A child from a poor, unemployed family reaches for a snack in the Palmete neighborhood of Seville.  
一個貧窮 失業家庭的兒童,尋找零食。












A child of Roma ethnic origin stands in the playground of Menendez Pidal School in the Torre Blanca neighborhood of Seville.   羅馬族裔的小孩,站在學校的遊樂場。








關於“兒童”社會狀態的主題,在台灣較少見。這些作品,不是花俏膚淺的表象,而是攝影家深入社會問題的誠意與用心。












.



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Joan Fontcuberta:質疑攝影的真實性,成為 一種藝術形式。





Joan Fontcuberta:
"My mission is to warn people ab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photography can be doctored..."  我的任務是告誡人們,攝影可以篡改的可能性....



1988年,我在紐約的MoMA,看到 Joan Fontcuberta 的 Fauna 系列展覽,令我驚歎藝術家的想像力。 



Joan Fontcuberta 是2013年 哈蘇基金會 國際攝影獎得主,他使用攝影圖像的講故事能力,創造一個現實,視覺吸引力的說服力的惡作劇的




Fauna, also known as "Dr. Ameisenhaufen's Fauna" or "Secret Fauna", challenges the notion of "scientific truth".






他認為,每一個再現 就一個攝影的“情節設計”(photographic McGuffin)他的想法是,在現實的博物館,再現 宏大敘事另一手段是 某種視覺引用 (visual quotation marks);“情節設計” 帶領觀者 無條件地相信,該機制正在強加給他們的任何敘述。






Joan Fontcuberta, Solenoglypha Polipodida—Position of Attack, 1987, Gelatin silver print.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Zabriskie Gallery.













The Miracle of Levitation, 2002, from the series, Miracles & Co. Image © Joan Fontcuberta, courtesy Media Space





Fontcuberta 的作品,於 事實與虛構的模糊界限。 

 1970年代,我的工作通訊和廣告。所以我非常熟悉撒謊和使用攝影技巧的說服力。 

在1970年代中期,西班牙 被佛朗哥統治所以當時感受到缺乏政治權力有個政治氣候,形成 操縱信息的 宣傳、審查。”






From the Miracles series (c) Joan Fontcuberta






Fontcuberta 要我們質疑 我們看到的是什麼,使我們的 後見之明 更當代。 我們應該以懷疑的態度,對待我們看到的一切,並更緊密思考是誰在幕後?為什麼它被顯示

基本前提是誰在向我們說謊他們是什麼樣的謊話?什麼是他們使用 而使我們相信工具?







 Sirena del Tormes, 2006, from Sirens (c) Joan Fontcuberta







“我的作品植根於這一點。攝影是一個專制的工具。當我們看到一個圖像,我們相信這是一個事實的畫面,但是這僅僅是個慣習。如果你知曉 攝影的歷史,你可以看到這一點。

從19世紀的攝影史,可看到這些慣習到處都是。 
操縱 戰爭描寫Timothy Gardner)、再現 死亡的忌諱(Roger Fenton)利用攝影異族文化 變成異國情調 Edward Curtis行為 偽裝成為事實(Charcot)。這些都是“專制”慣習歷史例子。

Fontcuberta  所做的就是玩弄這些慣習我把這樣的信息傳遞給其他的情況,所以作為 於教堂、博物館學術界的,科學的 話語的批判






 Des monstres et des prodiges, Musée-Château, Annecy, February-May 2008. An example of Fontcuberta's installation approach, and his interest in the museum: “I’m interested in the authority of museums. When they deal with science they impose filters on how we see the world. It’s an authoritarian way of imposing a particular kind of knowledge on people, and photography is used to add pressure to that knowledge." 
 
Fontcuberta 的展覽裝置現場: “我感興趣的是 博物館的威。當他們處理科學,他們過濾了 我們如何看待世界的方法。這是對人們施加 特殊知識的 獨裁方式,而攝影就是 用來壓力 到那種獨裁知識
。”




Fontcuberta 質問攝影史、博物館科學 再現語言 的不合理
 “我認為 我的作品是疫苗,你可以用 弱病毒 接種世界,所以它會保護你 免受到大的病毒我的任務就是告誡人們,攝影可以篡改的可能性....人們需要懷疑 那些格式化 我們的行為我們的思維方式的 圖像。”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中國攝影家 張克純: 獲得 “發現獎 Discovery Award 2014“, at the 45th Les Rencontres d'Arles festival in France




中國攝影家 張克純 的《北流活活》作品 獲得
第45屆 法國 阿爾攝影節 的 “發現獎 Discovery Award 2014”


Kechun Zhang wins Discovery Award 2014
at the 45th Les Rencontres d'Arles festival in France

 

 

 

 

第一次看到 張克純  的《北流活活 the yellow river》系列作品,是在 2012年十月 浙江的某個攝影比賽與展覽。當時,《北流活活》是我心目中第一名的作品。

 

我當時就頗受感動,也很驚訝,中國的 後80世代 攝影家,能有如此成熟穩重作品。他作品的氣勢廣遠,觀察敏銳,冷靜幽默,是台灣攝影家少見的。

 

居住在四川的 張克純,記錄 中國 黃河(亞洲 第二長的河流)沿岸的 人民生活 與社會景觀。


兩三年期間的攝影計劃,他的毅力與 地方感性,也是少見的。

 

 

 

 

 

 

 

 

 

 

 

 

他善長對比:過去與現在,傳統與現代建設,工業發展 與自然、民生之間的對比,造成了 人的渺小 與發展建設的 巨大壓迫 之間的 突兀荒繆、無奈,宛如是一幕幕 超現實的荒誕劇場。

 

 

 

 

 

 

  

《北流活活》的名稱源自《詩經》中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是描寫黄河流水的聲音。

 

 

 

 

 

 

 


“张克纯用黄河串起那些在地图上找到的陌生地名。他走遍了黄河沿岸的所有省份,在他并不熟悉的北方进行拍摄。

他說:“它是宁静、清淡的。这片水土的人们原本就是这样繁衍生息,流水般向前。商业洪流的到来让人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但丰富的文化精神也受到了剧烈冲刷。”

张克纯这样描述这组照片,但他更愿意相信这条河带给人们的希望,因此,他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北流活活”。”

 

 

 

 

 

 

 

 

 

 

 

 

 

 

 

很高興看到,我欣賞的張克純 《北流活活》作品,獲得國際殊榮。

 

 

 

 

張克純 個人網站:

http://www.zhangkechun.com/

 

 

“张克纯带着一台 Linhof 大画幅相机,以及一辆可折叠自行车,开始了他的寻河之旅。

 

2010 年至 2013 年间,张克纯自黄河入海口所在的山东东营市垦利县开始,向西逆流而上,以数十次的行走,经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直抵青海巴颜喀拉 山脉的黄河源头。”

 

 

 

 (张克纯1980年出生于四川,现生活工作于成都。在国内外众多当代艺术机构举办过个展和群展,包括三影堂+3画廊、纽约Gallery HO、法国第四届Photoquai摄影双年展、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英国第六届L’Iris d’Or 摄影奖作品展、第五届大理国际摄影节, Close Spaces 摄影展、跨越:第四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成都第三届纵目摄影双年展、柬埔寨第八届吴哥国际摄影节等。)